【本系列文章基於 Infinite monkey theorem 創作而成,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聯合報╱廖玉蕙】世界如此遼闊,人事這般紛繁,成人的社會複雜得讓人眼花撩亂,進入社會後的將來如何對應得宜,端賴求學時期的諸般養成教育。如果不想庸庸碌碌地隨波逐流過日子,就得從學子生涯開始認真準備人生的功課;閱讀與習寫作文原本的用意就在這裡—培養觀察、思考,歸納、分析的能力,為生活尋找一個說法。
就拿最近被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國光石化興建案為例,台灣島上這麼重要的議題,你關心過嗎?你的意見如何?當許多人為阻止這個宣稱能提供多少就業機會與無數產值的政策走上街頭時,你思考過為什麼這些人會如此焦慮嗎?
從生活問題著手思考是最好的作文練習。也許我們都該想一想:該怎麼看待國光石化的興建。興建國光石化的好處據說是能增加台灣的競爭力,既然有這麼大的好處,誰不希望國富民強!為什麼偏有許多人反對?你得先保持對世界的好奇,才會萌生求知慾;有了求知慾,就會尋找方法幫你解惑。
一般有幾種方法可以循序漸進:一是閱讀環保專家的相關論述,他們會告訴你:彰化海岸上萬公頃的國際級珍貴濕地將因此被摧毀、瀕臨絕種的白海豚的洄游路徑勢必被截斷、台灣的糧倉將如六輕之於麥寮般被汙染,慢性毒害將綿延不斷;而另一個認識問題的方法則是親自踏察,當你的雙腳浸踏著逐漸退潮的海水,眺望遠方潮間帶外的美麗浪花時,所有書上的數據都會瞬間化作具體的圖像和胸臆間緩緩湧動的溫柔。你會體悟一個海島型國家的人民如果無法親水將會是多麼的讓人遺憾!而思及當地沿路嬉鬧的可愛孩童將無可避免地在石化工業啟動之後,成天戴上口罩上學,這又是多麼荒謬;另外,如果不想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當地居民們的健康又將遭受怎樣的威脅!何況,彰化的風,可不會只徘徊在芳苑、大城的石化預定地,到時候,在彈丸之地的台灣,誰能倖免!
接著,還可以拿出做學問的求證精神,輕易訪查到過去的案例:當年興建六輕時,王永慶誇下的海口「零汙染」是否屬實?麥寮最終真的為地方帶來繁榮?還是埋下了死亡的恐懼?你會很驚訝:怎麼政府一面呼籲民眾節能減碳,一面卻以支持這種高耗能、高耗水、高汙染的「三高產業」來草菅人命。一個號稱尊重「民意」的政府怎麼能拿當地居民的生命來交換繁榮的經濟!這樣簡單的道理,居然還得勞煩專家一而再、再而三的環評?難道主事者瘋狂了嗎?一個正常的社會,怎會因為你是弱勢或少數而漠視你的生存!萬一國光興建了,這跟我們一致口誅筆伐的校園霸凌又有什麼兩樣!只是出動的是規模更大的國家機器,危害更加嚴重而已。
文章必須是爬梳利弊得失後的肺腑才具意義。司馬遷寫作的《史記》之所以感動千古以來的閱讀者,不只在於運用語彙的從容或遣詞造句的創造氣魄,最重要在於其中有司馬遷個人的淑世熱腸。現今,作家吳晟、吳明益等也起而效尤,寫詩、寫文章,進而走上街頭,提醒我們:「沒有旁觀者的時代」,只有全民站出來才能對抗這種另類霸凌。我以為這正是閱讀與創作的最終極目標—堂堂的做人。(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